每个人的母亲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值得赞扬和书写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的母亲书写一部书,可何惠琴做到了。
在《母亲》这本书里,何惠琴以时间为线,用平实的语言,饱满的真情书写了母亲短暂而悲苦的一生。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讲述母亲的出生、成婚、生子到失去丈夫,最后远离孩子,因思念而又悲苦地去世,短暂的一生,既是母亲个人的一生,也是那个苦难时代的缩影。
母亲出生在苦难的岁月里,好不容易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等待她的却是一场偷梁换柱的婚姻。在新婚当天她发现来相亲的“何天”和与她成婚的何天并不是同一个人,这种事任谁都受不了。
(资料图片)
原来真实的何天从小就有病,其父亲何老三为了能使这桩婚事完成,在相亲的时候让何天的三哥何边代替何天来相亲,而何天又早早过继给了何老三的弟弟何老五。何老五一生未娶,人也比较老实,何天的婚姻大事还得听从何老三的安排。
直到成婚这天,母亲春花才发现不对劲。可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不是儿戏。她忍了下来,足见她是一个懂道理、识大体的人。
谁知何天尽管是个病身子,不能干重活,但生活还能自理,人也很善良。上过小学,在合作社当文书,还兼任会计。新婚当晚,他对母亲和盘托出所有事,他知道母亲很委屈,准备第二天送母亲走。并且对母亲体贴入微,关心又同情。正因为这样,深深打动了母亲,母亲决定留下来,和何天好好过日子。
事实证明,母亲的选择是正确的。何天明事理、爱读书,是一个知书达理的文化人。婚后他还教母亲识字读书,提高文化水平,小日子过得不错,很快她们就有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而作者本人就是这第二个女孩——丑女。
可不幸的是,何天最终因病去世,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为了三个孩子,母亲打起精神,艰难地过着日子。
谁知母亲的父亲让母亲改嫁,一方面是由于当初这桩婚姻是何家欺骗了他们吴家。另一方面,也是想再有一笔彩礼钱。
母亲态度很坚决,不愿和三个孩子分开。可外公已收了别人的彩礼,还用这彩礼钱给孙子娶了媳妇,自然还不了人家,他多次上门相逼,最后想出了做倒插门女婿的主意。别无选择的母亲为了不离开孩子,只好做出让步,让一个叫王拐子的人住进了家里。王拐子是华池人,前妻因病去世,他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本性就表现出来了,还打骂孩子。后来不但嫌弃三个孩子,也不愿在何家塬生活,要母亲一个人和他一起回华池。尽管母亲一百个不愿意,可她也没有办法,最后只得丢下三个孩子去了华池。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见上孩子们的面,也由于长期思念孩子,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却因得不到及时救治,最终病死。
在人物的塑造上,作者突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或精明,或爱财,或善于计较,或老实本分,对整个小说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另外,小说中对陇东地区的婚丧嫁娶及风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既增加了可读性、趣味性,也更好地宣传和推广了陇东地区的风土人情,使小说更加充实丰满,好看耐读,达到了故事性、可读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作者:田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