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和大脑


(资料图)

对于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还是大脑是意识的载体?似乎很难辩明。在意识和大脑的关系中,意识的运行机制和大脑的生理结构载体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不可缺一。到底是意识的运行塑造了大脑的生理结构载体,还是大脑的生理结构产生了意识的运行机制?这样的问题已在当代困扰着电脑智能的设计和开发。

综观早期的生命意识运行,其自主机制的意识运行只有一些基本的感知和反应功能。最初的生命只是简单的一个细胞,没有大脑。但即便如此,它们依旧可以感知外界环境,生成自主机制的刺激反应意识。这就是说,在大脑没有出现之前,生命主体对物能客体摄取的自主机制的刺激反应的初始意识运行已经出现。

随着生命体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的不断演化,生命体的自主机制的刺激反应意识运行在生物进化中日益复杂,如爬行动物的意识运行机制只需满足控制心跳、呼吸、打架、逃命、吞食和繁殖的功能;而哺乳动物的出现的意识运行机制就需要满足感情、经验学习和利用自然之物的功能。人类出现的意识运行机制则需要满足语言、概念、思维和概念之物创造智能的功能。

就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意识运行的大

脑生理结构载体而言,爬行动物脑的生理结构载体在控制心跳、呼吸、打架、逃命、吞食和繁殖的意识运行中,生成了大脑原生质的旧皮层。哺乳动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朝着感情、经验学习和利用自然之物的意识运行行进,在爬行动物脑的原生质的旧皮层上,出现了一种由新类型的神经元构成的新皮层,以处理复杂的信息。人类则因文化演化的语言、概念、思维和概念之物创造智能的意识运行的推进,则在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的生理结构上塑造了发达的皮层褶皱的脑沟和脑回,形成额叶、颞叶和顶叶等区域。

脑的出现,其生理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产生了多种多种多样的脑。如节肢动物的脑、脊椎动物的脑、两栖动物的脑、爬行动物的脑、哺乳动物的脑、灵长动物的脑、人类的脑。

从脑容量勘察,小到蚂蚁的脑,约有25万个脑细胞,50万个神经元,而人类的脑结构非常复杂拥有约有100亿个脑细胞,140亿个神经元。

就大脑皮层勘察:具有典型的六层结构的大脑新皮层仅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和非鸟类的爬行动物中出现。大脑的皮层充斥着神经元的连接和回路,有着错综复杂的褶皱,像一块揉成一团的纸,褶皱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皮层的表面积,如果把人类的大脑皮层展开,它的表面积可达0.23平方米。新皮层褶皱的峰面叫做脑回,低谷叫做脑沟。哺乳动物是在与爬行类在演化上分化后,发育出新类型的神经元,从而创造了新皮层。新皮层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智能之基,在有的学者的理论中,新皮层就像是一个“思考帽”一样盖在脑的原始结构之上,赋予了哺乳动物高级认知。相比哺乳动物,人类大脑皮层的褶皱更为显著,而其它如老鼠的皮层不仅小而且很平滑,基本没有什么褶皱沟壑。

对人类胎儿期的观察表明,大脑皮层发育出蜿蜒曲折的沟回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发育过程贯穿在人类整个胎儿期和婴儿期。人类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皱巴巴的大脑,胎儿在发育早期的时候大脑皮层几乎还是平滑的,从33周开始到38周,逐渐出现了许多皱褶;而38周之后,胎儿的大脑看上去就与成年人的相差无几了。随着胎儿的成长,它的神经元也跟着一起生长并迁移到大脑的不同区域,形成了脑沟和脑回。

无论脑容量的大小、新皮层的出现、皮层皱褶的形成,显现着意识的运行机制和大脑的生理结构载体,都为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的经验历史所推进和塑造。

在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还是大脑是意识载体的根本问题上,哲学的综合思考是:意识运行和大脑载体都是由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塑造的。可以肯定的是,意识运行的变动必将带来结构载体的变动,结构载体的变动,也将带来意识运行的变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人类的电脑智能设计时代的到来,更为需要把握意识运行和结构载体的互为关系。在如何实现电子高效的概念思维运行的时代课题上,究竟是选择大脑生理结构载体的仿制,还是选择概念思维运行机制的设计和开发,需要实际可行的思路和途径。从电脑智能可以产生于逻辑机制的现实思考,以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思维运行机制的揭示和阐明,在电脑中进行概念思维运行机制的逻辑芯片和生态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把概念思维的运行机制从人脑的生理结构载体转移到电脑的电子结构载体是最为可行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以意识机制和运行载体的相辅相成,不断改进电子结构的逻辑芯片和生态软件,不断提高电子高效的概念思维在电脑中的运行更加有效和高级,是最可实现的。好比把空气气流压力差的上升运行机制,从鸟类的生理结构载体转移到飞机的金属结构载体,进而通过飞机的金属结构载体的一代一代改进,使飞机的空气动力的运用机制更加高级。

推荐内容